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关节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组(S组),穴位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对照组(D组)于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穴位刺激组(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刺激干预;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组(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刺激及穴位注射高乌甲素联合干预。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于术前及术后1 d、3 d、7 d,采集三组患者静脉血样本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于入室后麻醉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采集患者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三组间患者术前PT、APTT、FIB、Ddime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3、7 d,S组PT、APTT较T组及D组明显延长(P <0.05),且T组PT、APTT较D组延长(在术后第1天显著延长,P <0.05);术后1、3、7 d,S组FIB较T组及D组明显降低(P <0.05),且T组FIB较D组明显降低(P <0.05);术后1、3、7 d,T组和S组D-dimer较D组明显降低(P <0.05),术后1 d,S组较T组D-dimer明显降低(P <0.05),但术后3、7 d,S组与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患者入室后麻醉手术前COR、AC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即刻和术后24 h,S组COR、ACTH较T组及D组明显降低(P <0.05),且T组COR、ACTH较D组明显降低(P <0.05)。三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法能够显著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水平,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对于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