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对现实污浊的厌恶,阮籍、陶渊明都产生了摆脱黑暗、回归净土的思想。此外,受到前贤隐逸思想和楚辞文化的影响,阮籍和陶渊明都在诗歌中建构了一个不断进行精神上的漫游与探索的主人公形象。但由于二人人生遭际和选择的不同,阮籍在现实的泥潭中以酒遁世,希冀全身远害,在诗歌中以仙为隐,渴望自由无拘的人生状态;而陶渊明则以酒为寄,酒在诗歌中变成了心灵的外化,并借助酒这一道具,达到了忘忧、忘己、忘天的境界,最终在现实的田园和心灵的“桃源”中,实现了物与我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