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之前,还存在一条欧亚交流的草原之路。在草原之路上,游牧民族作为流动的载体,成为传播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石刻艺术是这种交流的产物。本文考察了山东6尊大型胡人雕像出现的历史背景,阐述了石刻艺术的源流,以及欧亚文化交流对秦汉及其之前石刻艺术的影响。秦汉时期,在宫殿前面树立铜人成为通行的做法,墓前立石人是对宫殿立铜人的摹写。张骞凿通西域以后,新一波外来文化因素进入中原,促成了墓上石雕的出现。墓上石雕最早见于霍去病墓,如果说马踏匈奴雕像是战争的写照,那么山东胡人石雕像则是和平时期民族融合的反映。这些大型胡人雕像,可能是墓主生前的文臣、武将,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胡人在汉朝为官的史实。山东地区发现的胡人雕像以及数量众多的墓上石刻,是其善于接纳外来文化因素,以及铁器制造业发达的见证。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