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黑龙江省嗜群血蜱潜在适生区预测

作者:张雅明; 王玥; 袁爽; 唐磊; 张文佳; 陈曲; 陈树林; 于洋; 贾月辉*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3, 35(03): 263-270.
DOI:10.16250/j.32.1374.2022286

摘要

目的 预测不同气候时期黑龙江省嗜群血蜱潜在适生区。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蜱类现场监测数据,获得1980—2022年黑龙江省蜱类分布点地理位置信息,采用ArcGIS 10.2软件去除其中具有空间相关性的分布点。从WorldClim网站下载1970—2000年历史气候情景环境数据及2021—2040年和2041—2060年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126情景气候模型;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下载海拔高度(分辨率1 km,2010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公里网格数据集(分辨率1 km,2010年)和年度植被指数(分辨率1 km,2010年)等数据。采用MaxEnt 3.4.1和R 4.1.0软件预估环境因子贡献率、相关性分析并进行变量筛选;采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预测不同气候时期黑龙江省嗜群血蜱潜在适生区面积及重心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对模型预测结果精度进行评价。结果 共收集79个嗜群血蜱分布点及24个环境因子数据,从中筛选出70个嗜群血蜱分布点及9个对黑龙江省嗜群血蜱潜在适生区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其中降水量变异系数、年降水量、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对模型贡献率居前3位,累计贡献率60.7%。历史气候时期,黑龙江省嗜群血蜱总适生区面积为29.05×104km2,适生区重心位于(47.31°N,129.16°E)。在SSP126情景下至2041—2060年,黑龙江省嗜群血蜱总适生区面积总体缩减0.97×104km2,适生区重心移至(47.70°N,129.28°E)。结论 黑龙江省嗜群血蜱潜在适生区分布与温度、湿度变化密切相关。随着气候变化,黑龙江省嗜群血蜱潜在适生区总面积可能呈下降趋势,高、中、低度潜在适生区域可能发生地域转移。

  • 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