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常用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失范现象调查分析

作者:王慧菊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3(03): 108-112.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4.03.023

摘要

经逐册研读河南省内常用的几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发现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在词汇、语法、语义和标点符号等方面普遍存在语言失范现象,尤其以语法失范居多。小学语文教材语言失范表现出以下特征:1.从年级特征看,小学中高年级教材中的语言失范点多于小学低年级教材。2.从课文特点看,出现语言失范较多的课文多是经编者改编的课文。3.从失范类型看,实词使用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冗余,句法结构杂糅,语句不衔接,标点运用不当是失范率相对较高的项目。4.从版本质量看,人教版教材汉语运用质量较高,而北师版教材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最为突出。中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失范现象较小学语文更为严重,且70%以上的语言失范点不在课文的选文中,而是存在于教材编者所作的导读性文字和改编而成的文段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教材选文要注重语言规范性、典型性。(二)文章改编要注意语言流畅性、逻辑性。(三)教材编写团队应该有汉语言专家。(四)要有专门的语言审读与评估环节。(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选用语文教材时要把好语言关。(六)教材出版社要建立完善的纠错机制。

  • 单位
    铁道警察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