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20—40年代,面对中国乡村贫穷落后的现实,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成功尝试。在乡村建设中,电影被视为先进/现代的大众媒介,寄寓着卢作孚的教育理想和家国想象,它是不同阶段北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具,有效增加了卢作孚乡村治理的能力,释放了民众的主体性,对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和民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理论与实践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鲜明的问题意识对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广泛考察与深度挖掘史料,描述并阐释北碚乡村建设时期进行的电影放映活动,既是对北碚乡村建设内在纹理的进一步清理,亦是对民国电影文化生态细部的填实。

  • 单位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