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证据图研究

作者:李璇; 陈婷; 李敬华; 王萍; 张北华; 马金鑫; 王凤云; 唐旭东*
来源:中医杂志, 2023, 64(08): 790-798.
DOI:10.13288/j.11-2166/r.2023.08.008

摘要

目的 系统了解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领域的临床研究证据分布,总结疗效,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引。方法 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其收录的2000—2020年发表的中医药防治CAG的临床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指南与专家共识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发表时间、研究类型,临床研究样本量及干预疗程,中医证候及体质相关观察性研究内容及分布,中医防治方案类别及作用(预防、治疗、康复/二级预防、不确定),临床评价指标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图文结合形式呈现该领域证据分布。结果 共纳入文献796篇,包括775篇临床研究,19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年度文献发表量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5年及2019年文献发表量最高,均为51篇。临床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为主,共714篇,包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518篇、非随机对照试验196篇;观察性研究61篇。有46.50%(332/714)的干预性研究的样本量为60~100例,47.48%(339/714)的干预性研究疗程为3~6个月,干预措施以中药治疗为主,结局指标多关注总有效率、内镜下表现、病理组织学、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Hp转阴率等,而对生活质量、心理评价等方面疗效关注较少。系统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普遍不高,AMSTAR量表评分集中在4~8分,16篇(84.21%)系统评价结论提示“证据显示有潜在疗效”。结论 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多数研究在研究设计合理性、诊断标准统一性、疗效评价科学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有待加强该领域临床诊疗规范性,开展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提高中医药防治CAG的循证证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