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直到现在骨髓炎仍然是临床骨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难题,开发理想的骨髓炎模型对于新治疗方法的评价非常重要。目的:稳定有效地制备出适用于不同实验需求的兔胫骨骨髓炎模型。方法:将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小孔组10只、大孔组10只、假手术组5只。小孔组采用小孔法,用1 mm钻头在兔胫骨中上段钻孔,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2×106 cfu)悬浮液100μL;大孔组采用大孔法,用5 mm钻头在兔胫骨中上段钻孔,其余操作同小孔组;假手术组切开后缝合,不进行钻孔及细菌注射。术后1个月内进行一般状态、体温、X射线片、CT、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质量浓度测定。结果与结论:(1)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小孔组、大孔组兔体温和血清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2)钼靶X射线片及CT检查:小孔组影像学表现为全骨髓腔感染,大孔组表现为局部骨缺损感染;(3)提示在制备兔胫骨骨髓炎模型时,钻孔大小不同可导致不同的胫骨感染后果,使用5 mm钻孔的模型可能适用于局部抗感染材料效能的研究,使用1 mm钻孔的模型可能适用于全身抗生素药物治疗骨髓炎效果的评价。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