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后路椎体间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科行单节段LSS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其中接受后路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患者66例(对照组),接受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患者58例(观察组)。术后随访15~27个月,平均20.6月,比较两种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和治疗费用。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并计算记录丢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 <0.01),组间比较术后7 d,术后1、3、6、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费用(30 316.6±826.8)元,对照组医疗费用(35 356.5±916.2)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两组术后1 d、末次随访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丢失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腰椎前凸角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椎体间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单节段LSS方面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方式在降低治疗费用,节约医疗成本方面更具优势,但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方式能有效减少远期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丢失。

  • 单位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