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言是文学的唯一实在。文学语言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动因和内在机制,其本质是对现实与文学关系的理解,同时受到作家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和思维模式等个体性因素的制约。语言伦理的嬗变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美学风貌和审美流变。胡适等倡导的"白话文学观"开启了"五四"现代文学的语言新伦理;自1930年代始,在启蒙主义与民粹主义纠合交缠的历史语境下,"大众本位"逐渐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语言伦理;新时期以来,"大众本位"的语言伦理逐渐被"本体论"文学语言观取代,特别是先锋文学建构了一种主观化的语言伦理和表现性的话语形态,体现了中国文学语言伦理的新探索。
-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