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六法”对不同月龄幼兔退热效果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焦谊; 刘志凤; 于天源*; 张英琦; 刘迪; 王厚融; 徐亚静; 官乾
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38(07): 746-751.
DOI:10.13463/j.cnki.cczyy.2022.07.010

摘要

目的 观察“退热六法”对不同月龄脂多糖致热幼兔的退热效果及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2、3月龄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推拿组,每组8只。推拿组和模型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0.5 μg·kg-1 LPS建立发热模型,1 h内肛温升高0.6℃为造模成功,推拿组于造模后1 h进行手法干预,干预方法为退热六法,即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清天河水、推脊,连续监测6 h肛温变化,观察不同月龄幼兔的退热效果,选取效果最优的2月龄幼兔,观察血浆和下丘脑TNF-α、IL-1β蛋白含量、下丘脑中TLR4、NF-κB p65蛋白含量、下丘脑中TLR4、NF-κB、TNF-α、IL-1β mRNA水平。结果 “退热六法”干预后,1月龄肛温最低,2月龄次之,3月龄显著高于1月龄(P<0.05);1月龄降低肛温最大幅度显著大于2月龄和3月龄(P<0.05);2月龄发热抑制时程显著长于1月龄和3月龄(P<0.05)。推拿组血浆和下丘脑中TNF-α、IL-1β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推拿组TLR4、细胞核NF-κB p65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推拿组下丘脑TLR4、NF-κB、TNF-α、IL-1β mRNA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退热六法”降温作用明确,1月龄降温幅度最大,2月龄次之;2月龄降温最稳定,3月龄次之。“退热六法”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途径起到抗炎解热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