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200例,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150例)。对照组采用EMR治疗, 观察组采用ESD治疗。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病灶切除面积、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胃蛋白酶原(PG)水平。结果观察组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 但住院时间更短, 手术出血量更少, 病灶切除面积更大, 术后VAS评分更低(P<0.05)。术后, 观察组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 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MR相比, 采取ESD治疗早期胃癌, 虽然手术时间更长, 但可以减少手术出血量, 增加肿瘤切除范围, 提高病灶切除率, 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术后疼痛, 更好地改善术后PG水平, 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