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剖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转变对绿洲城市生态风险变化的影响,实现"三生"空间的协调发展,为解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中带来的国土开发秩序混乱及资源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乌鲁木齐市2000,2010和2018年3期"三生"空间矢量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三生"空间演变特征,并构建网格尺度下的生态风险指数,对该地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研究期间,研究区生活生产空间面积增加明显,增长率高达169.78%,生态生产空间面积平缓上升,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面积下降率达到4.27%和21.79%。"三生"空间综合动态度为0.40%,均呈现重心南移趋势。(2)2000—2018年生态空间区域内以高、较高风险等级为主,比例达92.15%,其他空间内风险等级相对较低;生活生产空间及生产生态空间区域内风险等级上升。(3)2010—2018年,该区域的生态风险程度有所减缓,生态风险等级变化以下降为主,是风险等级上升面积的1.95倍。(4)研究区生态风险对"三生"空间变化的响应弹性降低,表明影响生态风险的因素呈现多样化的特征。[结论](1)近20 a来该区域生活生产空间面积明显扩张,增加了606.99 km2,主要由其周边的生态空间以及生产生态空间转入;(2)该区域生态安全状况后期趋于好转,但依旧属于中高风险地区,需要对生态系统极不稳定的生态空间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