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程瑞朵*; 戴颖; 李英; 汪奇伟
来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2, 17(12): 1425-1434.
DOI:10.13350/j.cjpb.221212

摘要

目的 分析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就诊的468例儿童感染性腹泻患儿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原体、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等病原学特征。于患儿未用药前对其粪便标本进行采集,采用分离培养法对五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腺状病毒)、沙门菌、5种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的耐药情况。结果 46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中41.02%为稀便,患儿出现发热、呕吐、咳嗽、腹痛、惊厥临床症状的占比分别为75.85%、58.12%、11.75%、8.12%和5.34%。共收集粪便标本或肛拭子468份,总体阳性率为39.53%,22.65%为单一病毒阳性(106/468),11.11%为单一细菌阳性(52/468),4.27%为病毒-病毒混合感染(20/468),1.50%为病毒-细菌混合感染(7/468)。单一病毒阳性标本,主要为轮状病毒与诺如病毒,单一细菌阳性标本,主要为沙门菌。病毒-病毒混合感染中,主要为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中,主要为轮状病毒+沙门菌。46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中,34.40%患儿年龄6~12个月(161/468),年龄>60个月占比最低(5/468)。28.63%患儿于夏季发病(134/468),春季、秋季、冬季的发病率分别为18.16%、27.99%和25.21%。106例病原体单一病毒感染患儿中,45.28%患儿年龄12~24个月(48/106),47.17%患儿于冬季发病(50/106),在春季、夏季、秋季的发病率分别为19.81%、14.15%和18.87%。52例病原体单一细菌感染患儿中,32.69%患儿年龄6~12个月(17/52),44.23%于夏季发病(23/52),在春季、秋季、冬季的发病率分别为15.38%、34.62%和5.77%。34株沙门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敏感性为1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50%,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2018-2021年河南地区感染性腹泻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病原体多样化,轮状病毒、沙门菌为优势病原体,不同病原体的发病年龄及发病季节呈现差异化。

  • 单位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