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一家年碳排放量1000万吨的企业,按照目前60元/吨的碳价计算,若通过操纵数据将排放量降低10%,一年可以少花6000万元。碳市场运行不足一年就有企业碳排放量数据造假案例出现,面对实打实的利益诱惑,企业顶得住吗?巨额利益背后暴露出的数据造假问题、处罚监管问题等该如何解决?全国首例碳排放报告造假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