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AIS)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并进一步明确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病因机制。方法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发病4.5h之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91例,年龄32~89 (62.8.±9.89)岁,诊断均符合2018年中国AIS诊治指南标准。依据年龄进行分组,分为青年组(18~45岁)19例、中年组(46~59岁)93例、(年轻老年组60~74岁)152例、高龄老年组(≥75岁)27例,比较不同年龄组AIS患者溶栓后早期有效率、出血转化率及远期良好预后占比等指标,并进一步明确不同年龄组AIS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1)青年组的早期溶栓有效率及远期良好预后占比最高,为(78.9%、84.2%),高龄组最低,为(55.6%、59.3%),青年组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出血转化率最高,为7.4%,中年组出血转化率最低,为4.3%,各年龄组之间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病因(OE)和病因不确定(UE)的卒中的比例逐渐下降,但大动脉粥样硬化(LAA)、穿支动脉疾病(PAD)和心源性卒中(CS)的比例逐渐增加,高龄组中CS亚型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组AIS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在青年组中比在非青年组中更常见,和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肥胖等危险因素在四个年龄组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临床有效率、出血转化率及远期预后有一定差异,青年组的溶栓效果最好,高龄组溶栓效果最差;在青年组中AI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穿支动脉疾病、其他病因和病因不能确定更相关,老年组AIS则与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穿支动脉疾病等病因更相关。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在青年组中比在非青年组中更常见;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是中年组、老年组及高龄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单位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