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不同针刺治疗干预时间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建德中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患者于发病3~6 d和7~10 d接受针刺干预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表面肌电指标[包括肌电积分值(IEMG)、肌肉最大收缩力(MVC)、均方根值(RM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早干预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晚干预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上肢)和FMA评分(下肢)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高于对照组,针刺早干预组高于针刺晚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IEMG、MVC水平均升高且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针刺早干预组高于针刺晚干预组;RMS水平均降低且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针刺早干预组又低于针刺晚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干预1、2、3个疗程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逐渐升高且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针刺早干预组高于针刺晚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及早开始针刺干预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表面肌电指标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