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油菜是中国最重要的冬季油料作物,种子活力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保证油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人工老化对油菜种子活力的影响,并建立快速、无损的种子活力检测技术,以四个推广面积较大的油菜新品种‘阳光131’、‘阳光2009’、‘中双11’和‘C18’作为试验材料,种子经过1~6 d人工老化处理(温度41 ℃, 湿度100%)后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并测定种子的生化指标和种子活力相关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的相对电导率逐步上升但其它生化指标(丙二醛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步下降。在人工老化1~3 d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受到影响较小,但处理4~6 d后上述指标下降十分显著。除了相对电导率,其余7个生化或种子活力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以采集的132个油菜近红外光谱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多元回归算法建立了最优定标模型,并获得较高的决定系数(0.76~0.91) 和较低的定标标准偏差(1.28~27.68)。验证集评估结果表明,NIR预测值与油菜4个种子活力指标测定值具有非常良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0.72~0.91),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油菜种子活力鉴定是可行的。本研究建立的油菜种子活力速测技术可用于种子生产和存储过程中的快速无损检测,对于保证油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