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众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既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深度访谈转录文本和政府官方文本进行编码,提炼出六个主范畴和一个核心范畴,构建了“意识—能力—保障”归因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个体身份特征、社会文化环境、其他参与主体、公众参与意识、公众参与能力和公众参与保障等共同构成了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集,其中公众参与意识、公众参与能力和公众参与保障对公众参与有效性起决定作用;公众参与有效性类型可划分为互动合作型、自主探索型、被动参与型和无参与状态等四类,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公众参与有效性较强,趋于互动合作模式。提出对策建议:培养公众参与意识,促进公众主动参与;提高公众参与能力,促进公众深度参与;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促进公众有序参与。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