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异物二次及以上手术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硬性支气管镜下儿童呼吸道异物取出术二次手术的高危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因呼吸道异物行二次手术儿童的临床特征,包括:临床表现、异物种类、异物停留部位,及诊治和手术过程。结果 共收集气管支气管异物二次手术患儿41例,其中异物部位在左肺(23例,56.10%)、多发异物(5例,12.20%)、金属类等特殊异物(7例,17.07%)、异物伴发炎性肉芽(11例,26.83%)构成比较总体偏高;异物深度以二级及以下支气管为主(29例,70.73%)。所有患儿均有明确异物吸入史;首次手术中53.66%(22例)患儿发生血氧耐受不良,发生剧烈气道反应的患儿术中血氧耐受不良发生率较高。二次手术术前抗感染治疗1周,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或联合表面麻醉,9.76%(4例)术中出现血氧耐受不良;95.12%(39例)经再次硬性支气管镜成功取出异物,术中辅以潜窥镜导航系统及肾上腺素盐水支气管肺泡灌洗术;2例未能经硬性支气管镜取出,转入胸外科开胸取出异物。结论 有剧烈气道反应病史的患儿在硬性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中易出现血氧耐受不良;多发部位、左侧肺及二级以下支气管的呼吸道异物、特殊属性异物及伴发炎性肉芽组织异物的取出手术难度较高,是二次手术的高危因素。二次手术前控制感染,术中麻醉加强气道管理,选择合适器械辅以潜窥镜显像导航系统、盐酸肾上腺素盐水支气管肺灌洗技术是有效的应对措施。
-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