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柳青作为"十七年"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其创作上承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式的史诗叙事滥觞,确立了当代农村小说"史诗"叙事的范式,直接影响了浩然、李准等同时代的作家,下启路遥、陈忠实等人的创作,对当代长篇小说艺术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但柳青的艺术大厦奠定在怎样的础石之上,他延安时期经历了怎样的艺术蜕变,为什么在延安整风时受到怀疑?上述问题一直缺乏翔实的资料和有力的论据,成为早期柳青研究的一个盲点。笔者发现整理的这三篇小说佚作,较为清晰地显露了柳青这一时期艺术转向以及受到怀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