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通腑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及5-HT3受体的调控作用,探讨其治疗IBS-C的效应机制。【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7只。采用冰水灌胃方法建立IBS-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西药组给予西沙必利片(剂量为3.6 mg·kg-1·d-1)灌胃,中药高、中、低组分别给予通腑降浊方颗粒剂(剂量分别为18.5、9.25、4.625 g·kg-1·d-1)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4 d,各组大鼠正常饲养,不限食水。治疗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中5-HT及5-HT3受体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5-HT表达水平增高(P<0.05),5-HT3受体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5-HT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5-HT3受体表达水平增加(P<0.05),其中以中药中剂量组改善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通腑降浊方可能通过降低IBS-C大鼠结肠组织中5-HT的表达,增加5-HT3受体表达,从而改善肠道敏感性及动力异常,发挥对IBS-C大鼠的治疗作用。
-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省中医院; 河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