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揭示海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时空异质性的驱动机制,该文基于 MOD17A3HGF 数据集,综合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利用变异系数、趋势分析、相关分析、Hurst 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探讨了 2000—2020 年海河流域植被 NPP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和定量识别了驱动因素及其影响力。结果表明:(1)时间上,2000—2020 年期间海河流域植被 NPP 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 1.73 Tg C·a~(-1),年均 NPP 为 326.75 g C·m~(-2)·a~(-1),其中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地和农用地的 NPP 多年均值分别为 313.59、385.28、353.03、320.12 和 295.22 g C·m~(-2)·a~(-1)。(2)空间上,NPP 高值区集中于西北部山区,低值区集中于东南部平原区;NPP 整体情况稳定,变异系数均值为 0.17;未来变化趋势呈反持续性,NPP 可能下降。(3)NPP 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降水为主要气象因素;NPP 随着高程和坡度增加均呈“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耕地转草地使NPP 增量最大,为 732.22×10~(-3) TgC。(4)2000—2020 年期间,不同驱动因素影响力均值为 0.2,其中排序依次为降水>高程>坡度>湿度>气温>日照时数>土地利用>风速。总体表明,研究期内海河流域植被NPP 整体呈好转趋势;不同植被类型生产力存在差异,最强为阔叶林、灌丛;影响 NPP 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为降水、高程和坡度,人为因素的影响力低于自然因素。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海河流域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