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水平与种植密度互作对鲁东小麦病虫害发生、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于海涛; 刘亚男; 代兴龙*; 宋顺; 王丽杰; 刘宁; 张云丽; 杨晓燕; 张桂珍; 魏秀华; 张志伟
来源:山西农业科学, 2023, 51(12): 1370-1378.

摘要

为了探明施氮水平与种植密度互作对鲁东麦区病虫害发生、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于2018—2019、2019—2020年小麦生育季,选择太麦198、山农30、济麦23等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太麦198设置90万、180万、270万、360万株/hm2,山农30和济麦23均设置135万、270万、405万、540万株/hm2),探究施氮水平与种植密度互作对鲁东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和蚜虫发生、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着施氮水平及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并且该试验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对病害发生的提升效应高于提高种植密度,说明虽然增加施氮量或种植密度均会造成病虫害发生的加重,但适度密植配合适量减氮的氮密组合在控制病害发生方面优于高施氮与低密度组合,有利于降低病害防控压力,表现出较高的减药潜力。施氮180 kg/hm2与太麦198的270万株/hm2或360万株/hm2、山农30和济麦23的405万株/hm2种植密度组合,能在获得相对较高氮素利用率的同时实现高产,有利于鲁东小麦的减肥增效。综上,在鲁东麦区可以通过合理密植配合适量减氮,在控制病虫害发生的同时,以密补氮确保植株养分吸收积累和干物质生产,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