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布鲁氏菌感染患者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以此构建预后模型,为临床诊治布鲁氏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1年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布鲁氏菌感染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40)和预后良好组(n=80)。对所有纳入对象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指标、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布鲁氏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其预后不良发生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果 120例患者,54.17%患者年龄低于50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有明确牲畜、生牛羊肉等方面接触史以及从事相关工作,且部分患者具有阳性家族史;布鲁氏菌感染临床表现前三位的症状为乏力(68.33%)、关节痛(64.17%)和盗汗(54.17%),体征为发热(63.33%)、体重减轻(19.17%)、睾丸肿胀和关节红肿(各占3.33%);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0岁、病程≥31天、关节痛、腰背痛、发热、淋巴细胞降低、ALT>40U/L,AST>42U/L,血培养阳性、服用多西环素+利福平比例与预后不良有关(χ2=4.271~13.070,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关节痛和腰背痛均是布鲁氏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细胞降低是保护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得到的回归方程为Logit(P)=1.384+0.552X1+1.064X2-0.140X3+0.600X4+0.449X5,该模型AUC(95%CI)为0.853(95%CI:0.804~0.89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7,0.795,表明该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校准曲线表明该模型准确度较高。结论 布鲁氏菌感染临床表现各异且不典型,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年龄≥50岁、病程≥31天、关节痛、腰背痛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淋巴细胞<0.8×109/L为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可结合以上指标做到早诊断和规范治疗。
-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