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成员, 目前报道有124个型, 其中至少66个型的EV与人类疾病有关, 由EV感染导致的疾病统称肠道病毒病[1]。肠道病毒病是人类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感染易感人群后可以引起多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往往造成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 AM)、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疱疹性咽峡炎、类似风疹的出疹性疾病等[2,3,4,5,6]。EV感染有时也与一些慢性疾病相关, 如传染性胸膜痛、糖尿病、胰腺炎等, 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7,8]。EV主要在人体肠道内复制,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以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 还可以通过接触进行传播。肠道病毒病的致病特点是, 大多数感染以隐性感染更常见, 人群普遍易感, 但以婴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发病最多;病毒在人体肠道内增殖, 但很少引起腹泻等肠道症状, 是一种以消化道为原发病灶的全身性感染;不同血清型的EV可引起相同或相似的临床症状, 同一血清型的EV也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

  • 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