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颗粒对肾阴虚不孕患者体外受精(IVF)结局及卵巢颗粒细胞PI3K、pAkt和FoxO3a的影响。方法:66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高龄(≥35岁)肾阴虚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除接受相同的促排卵方案治疗外,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分别在IVF前接受六味地黄颗粒或安慰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评估肾阴虚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观察获卵数、2PN受精率、成胚率和临床妊娠率。在取卵日收集卵泡液,提取颗粒细胞,观察颗粒细胞凋亡率,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颗粒细胞中的PI3K、pAkt和FoxO3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肾阴虚证候评分从(14.82±1.16)分下降至(7.87±1.32)分,而安慰剂组变化不明显,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与安慰剂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成胚率和临床妊娠率(57.35%和46.63%)均优于安慰剂组(48.48%和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获卵数没有差异。与安慰剂组相比,2PN受精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PI3K和pAkt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oxO3a表达下降。结论:对于接受IVF-ET的高龄肾阴虚证不孕患者,补肾中药可以缓解临床肾阴虚症状,提高成胚率及临床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颗粒细胞中PI3K、pAkt和FoxO3a的表达来改善卵母细胞发育微环境、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及提高卵母细胞质量有关。
-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