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鉴定人精浆脂质成分

作者:曹祺; 靳宝军; 程洁; 王晶晶; 陈书强; 王晓红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4(03): 23-30.
DOI:10.13885/j.issn.1000-2812.2018.03.004

摘要

目的鉴定男性精浆中脂质成分,为其在生殖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多反应监测技术,对人精浆中脂质类化合物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24个脂质大类,包含273种脂质种类。按化学结构可分为5类:甾醇类,包括游离胆固醇(Cho)、胆固醇酯(CE);甘油酯类,包括三酰甘油(TAG)、二酰甘油(DAG);磷脂酰胆碱类,包括卵磷脂(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酸(PA);溶血磷脂类,包括溶血磷脂二酸(LBPA)、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溶血磷脂酸(LPA)、溶血磷脂酰肌醇(LPI)、溶血磷脂酰丝氨酸(LPS);鞘脂类,包括鞘磷脂(SM)、神经酰胺(Cer)、葡糖神经酰胺(Glu Cer)、乳糖神经酰胺(Lac Cer)、神经节苷脂(GM3)、红细胞糖鞘脂(Gb3)、1-磷酸鞘氨(S1P)、鞘氨醇(Sph)。在这24个脂质大类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前3类分别是Cho、SM和PC,包含种类最多的前3类分别是PC、PE和TAG。结论应用脂质组学分析方法显示男性精浆脂质,为今后分析不同病理状态下精浆内各种脂质代谢物的变化、了解脂质代谢的特征提供数据基础,为将来通过HPLC-MS/MS脂质组学技术发掘可预测精子质量的敏感、特异的脂质标志物提供新技术手段。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