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不同种植模式茯苓的栽培土壤为试材,采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茯苓林药仿生栽培和农田单作栽培2种模式,种植前和菌核采收后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并采用Tax4Fun进行宏基因组的功能预测,以期为茯苓适宜栽培模式及忌重茬发生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种模式栽培茯苓后,土壤细菌OTUs数少量增加。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Shannon、Simpson、Chao1、ACE指数均无显著差异。2种栽培模式相对丰度变化居前的门均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疣微菌门、泉古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农田单作栽培中上述各门相对丰度均无显著变化,林药仿生栽培中酸杆菌门、疣微菌门、泉古菌门3个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但未达极显著水平。2种模式相对丰度大于10%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UPGMA聚类分析显示,2种栽培模式各自聚为一大类。Tax4Fun功能预测在第一等级上注释到6类功能,二级功能预测包含35项子功能。综上所述,不同模式栽培茯苓后细菌群落结构较稳定,细菌数量仅有少量增加,优势细菌群落无显著变化,土壤细菌或许不是导致茯苓不耐连作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