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儿童是在互动中习得语言的,与儿童互动的“涉儿群体”都有可能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其中就包括幼儿教师,其教学语言也可称为“儿向语言”。高质量儿向语言的运用与儿童良好语言习惯的形成、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等密切相关,提高幼儿教师儿向语言的“发展性”,能将语言准备有机融入幼小过渡中,促进科学的幼小衔接。本文利用B站幼儿园教学视频和实录音频,从语音(音高、语速)、词汇(表疑问的句末语气助词、认识义情态词、人称代词)、句法(平均话语长度)、语用策略(提问类型)等方面考察幼儿教师儿向语言的纵向动态,揭示出该群体儿向语言“发展性”不足的问题,即基频、语速不会随儿童年级变化而明显调整,词汇使用仅适用较低的认知发展水平,平均话语长度调整不显著,封闭性提问占主导等。据此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在大班下学期幼儿教师可以适当提高平均语速,降低平均基频,提高句法复杂度,增加开放性提问等。
-
单位北京语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