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电影哲学,大致经历了精神分析、德勒兹的生命主义和后人类主义这三次重要变革。但在这个主导线索之中,主体性的位置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点和难点。在德勒兹的情动理论那里,主体是随影像流而生而动的表层效应;而到了后人类主义和加速主义那里,主体性甚至完全变成了一个过时的立场。由此我们试图重提现象学这个往往为人忽视的关键环节。在Sobchack那里,人之身与电影之体的彼此归属和相互类比是主旨,但仍然暗示着断裂的可能。到了Laura Marks那里,触感的表层更引申出“垂死影像”这个在断裂之边缘维系主体性的立场。这些如今已经被逐渐淡忘的思辨恰恰启示我们如何直面后人类的断裂主题,进而重建主体性的真正位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