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黄甲软肝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网络,以及黄甲软肝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机制,并在体内动物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中寻找黄甲软肝颗粒中10味中药相关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肝纤维化疾病相关的靶标;对药物与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黄甲软肝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将疾病靶点与复方活性成分靶点的交集-交集部分对应的活性成分”构建“C(成分)-T(靶点)”作用网络。将交集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以获得其潜在作用机制。最后,通过黄甲软肝颗粒防治CCl4导致SD大鼠肝纤维化的体内实验进行初步验证,考察末次给药后大鼠体质量和肝脏指数,采用微板法检测SD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预测筛选得到黄甲软肝颗粒共有117个潜在活性成分,266个活性成分对应靶点,161个交集靶点,关键成分有槲皮素、山奈酚、丹参酮IIA、芒柄花黄素等,关键靶点有PTGS2、PTGS1、NCOA1、ACHE、HTR、RXRA、ADRB2、IL1B等。GO分析共包含960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845条,分子功能63条,细胞组成52条;KEGG分析共得出68条通路,与本次研究较相关的通路主要包括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胞质DNA传感途径、ErbB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体内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黄甲软肝颗粒能显著降低大鼠的肝脏指数和血清ALT、AST,改善肝组织病理学指标。结论 黄甲软肝颗粒可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本研究为黄甲软肝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疾病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