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直肠亚低温技术,考察目标温度管理(TTM)能力和安全性。方法本文为病例系列报告,以自制的直肠亚低温装置(中国新型实用专利201320448017.4)对PICU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行亚低温治疗,每15 min监测1次,观察TTM(诱导低温、维持低温稳定水平、复温的控制)能力和安全性指标(持续心电监测、粪隐血、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和寒战)。结果 2014年1月14日至2017年12月31日37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纳入研究,35例患儿降温阶段共采集到712个鼻咽部温度值,随时间延长诱导低温逐渐达到亚低温状态,最长1例超过14 h,诱导低温时间平均为(4. 9±3. 8) h,2、4和6 h达标率分别为31. 4%、51. 4%和68. 6%,平均降温速率为(1. 2±0. 8)℃·h-1。34例患儿低温维持阶段共采集到1 632个鼻咽部温度值,1 499(91.9%)个数据平稳维持在32.0~35.0(34.2±0.6)℃亚低温状态12 h。33例患儿复温阶段共采集到1 418个鼻咽部温度值,1 151(81.2%)个数据处于持续复温状态,其中过快66个,偏快175个,正常910个,出现反跳234个(反跳幅度0.1~0.9℃)。直肠亚低温治疗期间心率随体温降低而降低,未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和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维持阶段粪潜血阳性25/34例(73.5%),观察到寒战11次,其中在36.0~37.0℃有7例。结论经直肠亚低温技术作为一种新TTM方法,控温能力是有效的,实施过程是安全可控的。
-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