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族地区实施宅基地退出比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更加复杂和困难,民族地区宅基地保障功能强,退出的需求基础和经济基础薄弱,退出宅基地等同切断供养的血脉。因此,开展宅基地退出工作需要全方位考量,因地施策。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研究土地依赖等因素对民族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利他互惠性,并容易产生参照依赖;对政府认知偏差的锚定心理、现状偏见会阻碍农户宅基地退出,土地依赖显著负面影响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禀赋效应对农户宅基地退出作用不明显,说明经济补偿与退出宅基地并不是一种替代关系。因此,开展宅基地退出工作的前提是加强退地农户城乡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规制政府行为,消除农户偏差的锚定心理;尊重农户生活习惯,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减少农户对土地的依赖,充分调动农户宅基地退出的积极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