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谷浓度变异的潜在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9月进行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史信息、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和实验室数据等,回顾性分析人口学、生理病理、合并用药、CYP2C19基因型等与标准化谷浓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76例患者,241例监测数据,结果显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谷浓度存在较大变异。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11(快代谢型)是标准化谷浓度<1.0 mg·L-1的危险因素(OR:4.445,95%CI:1.514~38.449,P=0.015);C反应蛋白(OR:2.377,95%CI:1.116~5.063,P=0.025)、合并使用奥美拉唑(OR:4.537,95%CI:1.716~14.637,P=0.018)及CYP2C19*22,*23和*33(慢代谢型)(OR:10.199,95%CI:2.516~21.342,P=0.001)是伏立康唑标准化谷浓度>5.5 mg·L-1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谷浓度变异度高,影响因素多。CYP2C19基因型、合用奥美拉唑以及患者炎症水平可能是治疗时需考虑的因素。
-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