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杉木经营中地力衰退的成因。采用IlluminaPE250平台测定了幼林(3年)、中龄林(8年)、近熟林(12年)、成熟林(21年)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并研究了其与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增长,除有效磷(AP)外,土壤有机碳(SOC)及有效氮(AN)、有效钾(AK)并未出现下降趋势,中龄林的SOC、AN、AP、AK相对最高。(2)细菌群落中酸杆菌门(43.79%—57.66%)、变形菌门(14.21%—31.83%)、绿弯菌门(11.52%—24.23%)的菌群占优势地位。(3)成熟林土壤细菌群落中OTU数量最少, Chao指数也最低。对于细菌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 A层土壤(0—20 cm)为幼林最高,成熟林最小, B层土壤(20—40 cm)为中龄林最高,近熟林最低。(4)基于Unweighted Unifrac距离的RDA分析表明,杉木人工林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受坡度、海拔、树高、AK的影响,其中坡度、树高、海拔更多解释林龄间的差异,而AK更多解释土壤层次间的差异。研究表明,研究区杉木林土壤养分并未随着林龄增长而下降;林龄间细菌群落组成差异主要受坡度、树高、海拔影响, AK主要引起土壤层次间细菌群落的差异。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