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因其完整、连续的战地工作经验,可作为研究女性与战争关系的一个样本。军事战争中明显而“自然的”性别分工,使得女兵被安排于辅助性位置,在与男兵为伍的战争空间中常常成为“被看”甚至被质疑的对象,以至于需要更显在的体力劳动僭越传统性别,宣告自己可以完成与男兵一样的任务。女兵们开展的一系列乡村动员实践以及家庭宣传,在现实层面最大化地消除了民众的惧兵/厌兵情结,从而更有效地介入“军民合作”的政治任务中去。此外,由于团长胡兰畦的编辑/作家身份,使其在领导女兵“身体入伍”的同时,带着“文章入伍”的充分自觉,“战地日记”的系列出版正是为抗战初期国民动员工作造势的彰显,为战时“新女性”这一时代形象提供了新的想象资源。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