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过程中使用Sentinel脑保护装置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谭冠昶; 李炜杰; 李捷; 谭健锹; 罗淞元; 赵巧仪; 罗建方
来源: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3, 31(10): 741-746.
DOI:10.3969/j.issn.1004-8812.2023.10.004

摘要

目的 探讨Sentinel脑保护装置(CEPD)在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澳门镜湖医院进行的TAVR过程中置入CEPD的患者。随访时间截点为7d和30d,主要观察终点包括全因死亡、症状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CEPD置入成功率、置入CEPD路径的血管并发症、CEPD成功捕获物质事件。绘制CEPD置入的操作时间折线图评价CEPD置入的学习曲线。结果 共29例患者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CEPD。女性13例(44.8%),平均年龄为(78.3±7.3)岁。三叶瓣患者16例(55.2%),二叶瓣患者13例(44.8%)。所有患者TAVR所使用的的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其中55.2%为Evolut R/PRO,44.8%为Venus-A/A Plus。随访7 d和30 d时,29例患者均未出现全因死亡、症状性脑卒中、TIA及桡动脉或肱动脉的血管并发症。根据主动脉瓣的类型将患者分为三叶瓣组和二叶瓣组,两组患者的钙化积分、人工瓣膜类型、置入CEPD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肉眼观察下,两组均各有7例患者在CEPD中发现捕获血栓、钙化物质或瓣膜组织碎片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CEPD的操作时间逐渐缩短,从第6例手术开始,操作时间均在11 min以内。结论 在TAVR术中置入CEPD的可操控性强,手术学习周期短且安全性高。Sentinel CEPD能明确捕获术中产生的部分血栓、钙化物质或瓣膜组织碎片,但在国内人群中使用Sentinel CEPD预防脑栓塞事件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证实。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