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 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 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 运用空间基尼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空间转移系数、ESDA方法、最优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大豆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 1)2000—2020年, 四川省大豆产能波动上升, 空间分布极不均衡, 集聚水平逐步上升并逐步向川中丘陵区集中; 2)大豆生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 总体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 3)地理气候、比较收益、交通条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大豆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均高度显著, 且呈现非线性增强、双因子增强的交互效应。其中, 资源要素投入、比较收益、海拔高程长期以来对大豆生产格局的影响最为显著且呈波动上升趋势, 气温、乡村家庭规模的影响力提升较快, 交通条件、地区GDP的影响力则显著下降, 耕作制度长期以来驱动力最弱。基于此, 四川省大豆生产应着力破解耕地资源细碎化与劳动力短缺等资源环境约束,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全面提升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需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川豆单产, 并进一步优化大豆生产、农机、服务、保险等环节的政策保障。同时, 应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等自然风险, 健全农业领域的自然灾害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 以进一步强化大豆产业的综合风险抵御能力。
-
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