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鼠尾草提取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6个月龄SD大鼠,采用胶原诱导法建立类风湿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并灌胃给予鼠尾草提取物(ST)治疗3周,测量大鼠的体质量变化、关节炎评分及踝关节肿胀度;采用病理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检测大鼠踝关节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TLR4,p-p65/p65和p-p50/p5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T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增加,且关节炎评分和关节肿胀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T组大鼠的踝关节组织完整,软骨细胞排列规则且紧密,软骨基质损伤缓解,外周血液和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ST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TLR4,p-p65/p65和p-p50/p50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尾草提取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潜在价值,且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 单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