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涉及多学科,预后较差。但该病在临床工作中,仍存在较高的漏诊率和治疗不足。改善AKI预后的关键是疾病的早期诊断。实现AKI的早期诊断首先需要识别高危人群和纠正可逆的危险因素。其次,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一些生物学标志物如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均能在早期反映肾功能变化,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中。尿沉渣镜检、多普勒超声阻力指数及近年来报告的便携式荧光分析仪快速测量肾小球滤过率等在AKI的早期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结合电子健康记录或临床信息系统的AKI电子预警系统,在医疗工作中也越来越受到了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将就辅助AKI早期诊断的上述问题做一讨论。

  • 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