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瓷贴面粘结方式,用排龈法和直接抛光法对牙龈上皮损伤的研究。方法:选择于2016年2-7月来笔者所在医院牙科就诊的需要进行瓷面贴患者34例共92颗牙,患者年龄1946岁。数字随机分组,分为抛光组(46颗)、排龈组(46颗)。对照组为修复牙左右两侧远中邻牙的健康牙46颗;抛光组为直接树脂贴面粘结;排龈组为在15 min内,排龈线微创排龈后树脂粘结。操作后2周随访,观察、比较各指标探测深度(probing depth,PD)、Mazza牙龈出血指数(mazza index,M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变化情况。操作后1年,再次复诊观察牙龈外形、着色性。结果:粘结操作后2周,与对照组比较,两种操作方式的Mazza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探测深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抛光组及排龈组PD、MI、PLI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诊,所有病例均无显著牙龈缩退、着色。结论:两种操作方式在牙龈出血、炎性反应、探测深度方面,都不同程度损伤了牙龈组织,损害了牙龈的健康程度。而在损伤的程度方面,两种操作方式并无明显差异,临床应用中应个性化选择粘结方法,减少牙龈损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