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ARPS和WRF两种数值模式,在夏季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进行连续一个月的模拟分析,采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的观测资料和榆中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探空资料作为验证资料,对比两种模式的模拟能力,选取其中一个典型晴天个例,分析感热通量及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ARPS和WRF都能够模拟出感热通量的变化情况,但是,ARPS模式对于边界层高度特征的模拟能力较差,WRF模式(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模拟情况与实际的较为接近;白天对流边界层高度与感热通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白天对流边界层高度的发展总是滞后于感热通量的变化;白天对流边界层高度可达2100 m,夜间稳定边界层高度约为400—500 m;白天对流边界层的发展经历初始抬升—快速抬升—稳定抬升3个阶段,衰减经历逐渐衰减—快速衰减—稳定边界层3个阶段。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