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D-二聚体(D-D)与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2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143例)与中重度组(39例);根据梗死灶体积分为小体积组(77例)、中体积组(75例)、大体积组(30例)。3个月后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31例)与预后不良组(51例)。分析SII、D-D等指标与脑梗死严重程度、梗死灶体积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行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II、D-D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确定诊断最佳截断值。结果 在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中重度患者的SII、D-D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 019.27(763.11,2 538.15)比578.20(398.63,886.49)、0.41(0.19,0.86)μg/L比0.18(0.09,0.34)μg/L,P<0.05]。梗死灶大体积组的SII水平分别高于小体积组、中体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 187.28(730.05,2 251.80)比565.13(369.81,741.89)、696.25(441.22,1 072.71), P<0.05],梗死灶大体积组的D-D水平高于小体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6(0.18,0.89)μg/L比0.15(0.07,0.34)μg/L,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升高、D-D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SII及D-D值预测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95%CI:0.712~0.866)和0.757(95%CI:0.681~0.833),且血清SII、D-D预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81.40、0.16μg/L。结论 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SII及D-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脑梗死体积相关,并对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