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低风险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4例FIGO I期和II期的EC患者资料,分为训练集(中心1,n=87)和测试集(中心2,n=117)。所有患者均于术前两周内行盆腔MR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比较低风险与非低风险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分别在轴位FS-T2WI、ADC和CE-T1WI图像上逐层勾画全肿瘤感兴趣区,提取与风险因素高度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低风险组和非低风险组组间患者年龄、肿瘤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它们并非独立风险因素。单参数FS-T2WI、ADC和CE-T1WI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值在训练集分别为0.730、0.724和0.757,在测试集分别为0.750、0.667和0.706。三个参数的融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827(95% CI 0.742-0.912)和0.823(95% CI 0.748-0.897),优于单参数模型(所有P<0.05)。结论: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对早期低风险EC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并具有可重复性。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