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鸡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FAdV)在鸡群中流行广泛且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毒株对鸡的致病能力尚不完全清楚。通过对FAdV-8a型分离株的致病特点进行研究,为了解血清8a型毒株的致病能力、进而对鸡群中不同血清型FAdV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从发病鸡群采集肝脏组织,组织匀浆后无菌处理,接种鸡胚分离病毒,经PCR鉴定,初步确定分离毒株为鸡腺病毒。为确定分离株的分类情况,对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经基因组序列比对及hexon基因遗传演化分析,从分子水平确定病毒的种/血清型。为了解分离株的致病特点和致病能力,30只10日龄SPF鸡随机分成2组,经滴鼻和点眼途径人工感染。从临床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病毒血症、排毒、循环抗体消长规律及其与中和抗体相关性、感染后5 d鸡剖检症状及病理组织学检测、病毒的组织分布及组织嗜性等方面评价分离株JL/170408对10日龄SPF鸡的致病性。【结果】对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表明基因组序列与FAdV-8a型参考毒株TR59株同源性最高,基因组结构和编码基因特点与该毒株高度一致。基于全基因组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分离株处于FAdV-E种的进化分支内,与TR59株亲缘关系较近。同时对分型基因hexon基因进行遗传演化分析,分离株划分为8a血清型。综合分离株基因组特征及遗传演化分析,确定分离株JL/170408为FAdV-E种、血清8a型毒株。分离株感染10日龄SPF鸡,感染后3—13 d是临床发病高峰期,但不引起鸡只死亡。感染后3 d开始出现病毒血症并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病毒血症持续时间长达51 d之久,此时感染鸡的抗体未全部转为阳性且循环抗体滴度较低(平均S/P<1),低水平的循环抗体不能有效清除病毒。感染后54 d,感染鸡抗体滴度出现高峰(平均S/P>2),有效清除感染鸡体内病毒,表现为病毒血症消失和排毒明显下降。对感染后5 d的鸡剖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测,未见明显病理组织学变化,但是荧光定量PCR可检测到15个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病毒载量,病毒的组织嗜性广泛且对肌胃有一定的偏嗜性。对循环抗体监测发现,感染鸡抗体阳转出现的较晚,感染后15 d部分鸡只抗体阳性,感染后24—51 d,循环抗体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但此时感染鸡抗体未全部阳性。感染后54d出现了循环抗体滴度的高峰,提示鸡只可能发生再次感染,到感染后63 d,循环抗体滴度开始下降,有2只鸡的抗体转为阴性。对感染后63 d的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测定,并与循环抗体相比较,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FAdV-8a型分离株JL/170408可单独致10日龄SPF鸡发病,但不引起死亡,为低致病力毒株。JL/170408的组织嗜性广泛,对肌胃具有偏嗜性,感染后鸡只排毒时间长,排毒具有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