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椅旁CAD/CAM牙体修复方式、修复材料以及修复牙位与修复体失败的关系;分析修复体失败的原因,以期提高椅旁CAD/CAM修复治疗成功率。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经椅旁CAD/CAM修复治疗的患者4 468名。其中男性2 060名、女性2 408名,年龄18 ~ 80岁。收集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修复方式(嵌体、高嵌体、贴面、全冠)、修复材料(Vitablocks Ⅱ、IPS e.max CAD、Celtra Duo、Vita Suprinity、Vita Enamic、Lava Ultimate)、牙位(上颌牙、下颌牙、前牙、前磨牙、磨牙)、是否需要更换修复体及更换原因等。计数资料描述为频数和率。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探讨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 SAS 14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检验均为双尾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 468名患者共4 933颗患牙中失败病例160颗,总失败率为3.2%。修复方式中贴面的失败率最高,失败风险高(P=0.014),其次为冠和嵌体,高嵌体失败率最低;修复材料中Vitablocks Ⅱ失败率最高,失败风险高(P=0.016),其次是Celtra Duo(P=0.033);牙位中上颌牙比下颌牙失败率高,失败风险高(P=0.015);前牙失败率最高,失败风险高(P=0.005),其次为磨牙,前磨牙失败率最低。结论 采用任何一种椅旁CAD/CAM修复方式及修复材料都有一定的失败率,修复体失败与多种因素相关。采用椅旁CAD/CAM修复技术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及材料、规范临床操作,减少修复体并发症,降低椅旁CAD/CAM系统的临床失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