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地性观念起源于极简主义绘画的剧场转向,然而在地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几经演变,至今仍处于概念的含混和实践的流变状态。受国外影响,自20世纪末开始,在地艺术亦在中国内地逐渐流行起来,并伴随着城市更新改造、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而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直至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大景观。在此过程中,国内在地艺术在地方知识重建、与特定地点联系的创作方法论两个方面形成问题意识。而其种种实践又以"艺术乡建"活动蔚为大观。这些活动以地方知识重建为关切点,全面借鉴了国外城市社区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形式,但又因其落地中国乡村,并独自承载新农村建设、乡村扶贫等任务而显示出特色。不过,由于其习惯采用节庆形式,许多活动又难免虎头蛇尾,从而在"乡建"与"艺术"的交接处留下了令人反思的空间。这种反思又将进一步把我们引向对在地艺术与当代艺术相互关系的思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