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CD13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新辅助治疗及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消退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05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标本。患者男60例,女45例,中位年龄59岁;高分化和中低分化癌分别为39和66例;术前临床分期Ⅰ~Ⅱ期者68例,Ⅲ~Ⅳ期者37例。61例接受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组,术前放疗照射野为盆腔,总剂量50 Gy分25次完成;采用同步化疗FOLFOX方案: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23周期;或XEIOX方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2周期;放疗结束后6周接受手术,术后延续术前方案继续辅助化疗),其中45例具有新辅助治疗前的肠镜活检标本;44例直接手术切除(直接手术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直接手术组和新辅助治疗组手术标本中CD13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对新辅助治疗组61例患者进行肿瘤消退程度分级(TRG),将02级判定为新辅助治疗不敏感,34级判定为敏感。比较新辅助治疗前后直肠癌组织中CD133表达的差异;并分析CD133蛋白表达与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消退程度的关系。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33在新辅助治疗组和直接手术组直肠癌手术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43/61)和47.7%(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6,P=0.018)。新辅助治疗组治疗前肠镜活检标本CD133阳性表达率为44.4%(20/45),治疗前后CD13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7,P=0.007)。新辅助治疗组治疗后有22例(36.1%,22/61)肿瘤消退评估达到了TRG 34级(敏感),阴性表达者对新辅助治疗的敏感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者[61.1%(11/18)比25.6%(11/43),χ2=6.974,P=0.008]。结论新辅助治疗对直肠癌组织中的CD133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CD133有可能成为提高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潜在靶点。
-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