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形态是乡村凝聚力、村民日常需求的表征,同时也是村民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在地性文化活动场域。在乡村传统文化场域受到冲击的同时,逐渐没落的乡村传统型公共空间需要找到一条符合现代文化场域的设计道路。安徽省六安市戚桥村东山文史苑在设计、使用过程中,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社会性价值,在对其规划、营建、使用的过程中促进了乡村秩序构建、乡村社会关系、乡村文化的良性再生产。这种乡村社会价值的重构是当下乡村传统型公共空间融入现代乡村建设领域的重要基础。